为提高我市校服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帮扶生产企业破除质量提升瓶颈,驱动校服行业产业科技创新,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2月1日下午,市质检院参加由厦门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举办的2023年新一轮校服采购工作座谈会。 校服质量安全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市场监管的重点。近年来,我市也在不断加大对中小学校服的监管力度,去年我院对厦门市14家校服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抽查,重点关注标签标识、纤维含量、pH值以及水洗尺寸变化率等不合格风险较高的项目。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市质检院专家建议在校服招标采购过程中,应在合同中标明校服执行标准,细化克重、纱支等面料各项参数要求,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强化检查,从严把关。建立“明标识”制度,鼓励实行“双送检”,严防不合格校服进校园。健全机制,加强协调。市质检院将积极配合市市场监管局与市教育局,充分“质量卫士”的作用,每年定期开展校服质量专项检查,督促校服生产企业、销售商做好校服工作。 会上着重就几轮调研中学生、家长、学校提出的实际穿着方面需求以及功能方面拓展进行交流。随着大众的经济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及家长对校服在注重美观度的同时也有了新的要求,比如日常穿着的舒适性,以及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场景还增加了对功能性的要求。如反光条设置,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中条款4.2.5“如果需要配置高可视警示性标志,应符合GB/T 28468的要求”,此条款并非强制要求校服均必须配备,但是厦门地区校服的生产企业对条款理解不够到位,他们一致选择均配备了具有一定反光性能的反光条,但并没有深究反光条的具体要求,因此在反光条的有效宽度和逆反射系数两个指标均未达到GB/T 28468-2012标准要求。 市质检院2021年对两岸三地(厦门、台湾、香港)校服产品质量风险评价性抽查中数据表明,由于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在功能性、舒适性方面并无相关规定,厦门地区校服生产企业简单化地把外套、T恤、长裤、短裤等不同使用场景的不同款式校服统一采用聚酯纤维和棉交织的针织面料,没有考虑到外套的防风性能,贴身穿着的T恤和长裤的使用需求,导致厦门地区校服在吸湿速干性能和透湿性两个指标上落后于香港和台湾地区校服。市质检院指导企业从吸湿速干机理推导出面料选择的解决方案,如在原材料方面可采用再生纤维素纤维,在织物结构方面应多样化,选择平纹机织物或者网眼针织物等等方式,可改善校服的舒适性能。 近年来,市质检院着力开展技术帮扶、产品质量问题“清零”行动等措施督促企业解决质量问题,同时积极推动厦门市校服产业科技创新,立足新格局,多维度把脉校服行业的趋势与路径,服务企业强化研发与技术力量,引领行业持续革新和蜕变,加速校服产品向中高端层次迈进,全面提升我市校服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力,打响厦门名牌。 |